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张郑波老师参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青年论坛

2019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青年论坛暨“新生命观念与文化研究的新动向”专题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我院张郑波博士出席会议,就“梅洛-庞蒂对理智型观看方式的知觉经验批判”问题发表主题演讲,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数字信息时代,机械人、仿生人、克隆人等“准人类”给实体人带来的现代性冲击和生存挑战问题。同时,张郑波老师在主持“智能与声音”分论坛中,还结合《弗兰肯斯坦》、《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后人类主题文学影视作品,以及凯瑟琳·海勒、布拉依多蒂等理论家思想对与会发言者展开穿插点评。

图片1.png

据悉,本次会议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成都大学等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主要围绕近年的“生命政治”“情感转向”“动物伦理”“人工智能”“生态美学”“身体理论”“技术哲学”等前沿热点议题,探寻当代文化理论更迭背后对一种“新生命观念”的学理性思考与历史性考察,旨在通过汇聚各方前沿理论思想智慧来综合把握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形态的宏观演变及其新问题、新现象,深度拓展文艺理论界和广大社会同仁们对人工智能时代、图像信息时代和后人类时代,生命本身的认识视野和创新构建的可能性道路。

图片2.png

(图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深圳大学江玉琴教授聚焦后人类概念和后人类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认知结构的突破,以《人们叫我动物》文本为例分析文学叙事中的后人类身体建构问题;四川大学张怡教授强调在“感知城市”视域中考察介入性艺术的重要性和现代性意义;齐齐哈尔大学李维教授和李佳老师通过分析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科技形塑的各种可能性,反思人类对机器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与自身生存发展的悖论;西南民族大学戴登云教授主张以“关系主义”的哲学本体论视野,重新审视日益自明化的“古-今-中-西”叙述框架,探索一种全新的文学史写作方法,并通过考察耶鲁学派的相关论述为反思文学终结论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点;华东师范大学汤拥华教授在后人类的语境中提出以残酷为中心的美学,试图在虚拟与现实、享乐与恐惧、看见与被看的争执中更具批判性地思考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暨南大学赵静蓉教授进行了精湛深入而富于对话性的现场评议。

本次会议设有两个分会场,一共8场主题性讨论。第一分会场围绕“情感的转向”“后人类之思”“媒介化身体”“多元的叙事”,第二分会场围绕“生命的构想”“审美的潜能”“智能与声音”“观念的逻辑”诸议题进行了分组发言和讨论。大会闭幕式由《文艺理论研究》副编审王嘉军主持,中山大学刘昕亭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吴娱玉副教授分别就两个分会场的讨论作了总结发言,最后由汤拥华致闭幕辞,呼吁青年学者们在理论前沿领域展开持续而深入的思考。

 


上一篇:四川艺术基金2020 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下一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毛小雨研究员到我院讲学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