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绘画系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举办系列讲座
责编

2020年11月19日下午2点,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举办系列讲座,也是本学期的第2场讲座。讲座结合近期研究生课程,邀请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侯世新教授主讲,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支部书记郭萍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侯世新教授通过讲述佛教艺术的东传以及中国化,用犍陀罗艺术与巴蜀佛教艺术相比较,从而论述其主要的观点。讲座中,侯教授指出:“佛教东传与丝绸之路之间有着紧密关系,佛教的传播与这条商路是不可避开的”。同时,通过介绍西南丝绸之路与西域丝绸之路,从而引出犍陀罗艺术、巴蜀佛教造像艺术、佛教的中国化等内容。

其次,侯教授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含义和意义,提出在巴蜀地区有一条通道,是早期佛教的传入口。随后,侯老教授通过分析贵霜王朝的兴衰以及佛教的传播,从而引出了三个佛教中心地区即高昌、龟兹、于阗。并且通过列举一些事例,证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对促进中西方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贡献。

再者,侯教授结合自己在新疆工作的经历,讲述了柏孜克里克石窟遗址,梳理了回鹘人的相关情况。同时,指出在西域石窟寺出土的乐器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中的乐器十分相似。两个地方都用乐器来传播佛教,是因为乐器所演奏的声音,具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讲座中,侯教授从蜀道的起源,南北朝时期蜀道的发展,宋元时期的“茶马古道”以及巴蜀的独特地理位置四个方面来讲述,指出蜀道对丝绸之路起到了积极的贡献。

随后,侯教授通过解释犍陀罗艺术的含义以及讲述亚历山大的东征事迹,来说明希腊的雕塑、建筑艺术的传播及特点。在讲座中,她通过佛陀的服饰、动态、发髻以及面部表情的讲解,生动地为同学们描绘了犍陀罗造像的特征。并且将犍陀罗造像与印度北方的马图拉地区的佛像以及秣菟罗艺术造像三者相比较后得出异同,认为雕塑艺术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

接着,侯教授讲述了巴蜀佛教艺术的相关内容,她认为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她分析南朝佛造像“薄衣薄带”和“背屏式造像”的两大特点,让同学们对于巴蜀佛教及其艺术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后,侯教授指出,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初,在思想理念和表现形式方面已进入中国化进程。她通过列举“毗沙门天王”、“于阗国鼠王崇拜”、“燃灯佛授记“、“交脚弥勒”、因缘故事中的“脱胎临门”等例子来论述佛教中国化的变化历程。同时,从传播途径、表现形式、原有的佛教艺术的改变以及对其佛教内容的表现形式及方法来说明佛教的中国化。

讲座尾声,大家积极与侯教授互动,向侯教授提出相关问题,她也热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最后,郭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并与全体参加讲座的师生一起对侯教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此次精彩的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赴新津宝墩遗址考察并讲座

下一篇:绘画系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举办“符号与审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水’密码”讲座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