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文/图 侯李游美/陈小冷)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回应的是民生之问和机遇之问。这有利于成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及旅游,刷新成都城市新形象,推动城市建设。成都市承办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是牢牢抓住机遇,为城市未来赢得发展先机,其背后自然少不了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成都大学的力量。其中,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展现出专业艺术学府应有的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将专业化教学和新文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融入进“爱成都 爱成大 爱大运” 氛围营造设计系列工作。
一、大运氛围设计融入“新文科” 美术设计教育强调交叉融合
长达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将大运会相关设计工作融入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给本院设计学科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自2022年2月16日陆续接到各项设计委托任务以来,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集中力量为大运村运动员宿舍样板间、大运村A区楼顶航拍景观、图书馆中庭、小白龙车身、防疫宣传标识、行政保障中心氛围营造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既重视氛围的艺术性,也达到展示大运特色、天府文化的目的,展现成大师生风采风貌。特别是本次设计如何融入“四重交叉”,对此,美术与设计学院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专业的表达。学院组建了5支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了10余次实地勘测,在经历数个灯火不眠夜地推敲与淬炼之后,拟定“中国形、大运色、川蜀韵、体育魂”为整体设计思路。
设计团队由张鸶鸶副院长亲自领衔,骨干教师高德武、张建翔、彭芳燕、武涛、许蕾等对设计方案反复研讨、修改、打磨。五个设计小组齐头并进,各司其职,交叉作业。同时,老师们把设计任务带入本科与研究生课堂教学,将学院的四个专业进行深度融合,以设计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项目制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细部改革,针对不同学科、平台、人才用好“艺术服务大运”的凝聚力。学院以新文科美术与设计相关教学为主旨,利用本次大运相关的视觉设计与氛围营造工作,以新定位(举办国与举办地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新知识(设计理念彰显文化背景 、绿色环保、智慧服务等,突出本土文化特性)、新教师(设计专业教师、绘画专业教师、新媒体产业人员)、新能力(氛围设计问题分析能力、实际体验优化能力、新技术整合能力,运作分析运营能力)贡献设计巧思、科技智慧和人文关怀。
从学院助力大运村A区楼顶航拍景观的氛围营造设计和小白龙车身文化设计等,可一窥设计专业以实践教育为内驱力,改“课程制为项目制”,将大设计概念引入系列课程,服务于社会现实,在氛围设计的具体项目实操上打破学院内部专业界限和分类。学院深谙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以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视野下的新文科教学与培养体系。从大运氛围设计反观学院设计专业的“四重交叉”:学科交叉、校内校外交叉、师生交叉、全球文化本土文化交叉。
通过本次项目运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将熊猫这一中国的标志性符号置入校内校外不同平台,进行多维性思考、创新性呈现,代表成都人民对远方之朋的最高礼遇。
二、大运主人翁视角植入本土文化 美术设计教育引领社会发展
《考工记》讲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时地气”,“巧者合之”。大运村运动员20栋宿舍以“多彩大运U你U我”为整体设计理念徐徐展开。大厅主题墙沿用大运基础色,以抽象形态组成U型,其间穿插灵动的熊猫运动图标,弘扬大运精神的同时更彰显青春与活力。宿舍走廊和室内空间同样也融入了更多熊猫等本地元素,为大运健儿营造舒适温馨优美的居住环境。公共走廊墙上吃火锅串串的“墩墩”则属于用四川火锅“征服世界”的设计艺术哲学思维和新媒体手段的当下表达。室内布置取材于学院摄影教师团队拍摄的巴蜀“在地性”内涵——独坐幽篁的静谧、窗含西岭的雅致,将具体的技术融入哲学、文化、语言等,为大运会带来了属于蜀人的诗意与浪漫。运动员大厅区域以历届大运会会徽和历史瞬间组建成文化墙,由时间沉积而成的文脉叙事饱含着薪火相传之魂;走廊以大运健儿风采形象为语言符号,从创意理念到材质选择、呈现方式拓展了艺术设计教学渠道;电梯区域选用美设学子设计的大运会海报作品,让美育与体育进行激烈碰撞。
“成都准备好了”和”大运有我“,不止是两句简单口号,更是成大人作为大运村主人,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和汗水换来五湖四海的赛事相关人员“宾至如归”的具体践行。学院圆满完成主题为《大运,成都准备好了》成都大学图书馆中庭氛围营造工作。以图片展的形式呈现第1—30届大运会会徽及举办地,让广大师生了解大运会发展历程。展览还包含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图片,突出主题——“成都准备好了”,掀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和服务大运的新热潮。学院专业定位回应时代语境,以新话语、新思想、新观念应对和阐释时代性问题。使美术与设计学科培养特别彰显其开放性,适应各种新艺术形态的发展,贯穿科学手段、技术硬核、人文精神。因为当代新中国,需要中国新设计。
互联网时代下全球设计日益趋同,在美术设计教育植入本土意识,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激活,为国家培养全面的人和完整的人。同时利用本次国际性赛事的契机,将专业培养与学科核心竞争跟当代社会进行同频共振,突显文化自觉与设计自信, 甚至引领社会发展,推动天府文化走向世界,更拉近世界与中国、与成都的距离。
三、大运文明互鉴之道嵌入育人之魂 美术设计教育回应当代语境
大运会是一次国际性的青年体育赛事,更是一场青春、文化交流互动的精彩活动。文化因共存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当青年运动员来到天府之国,除了与各国各地区选手过招,更将在赛事期间感受不同民族文化魅力,体验中国文化与巴蜀历史的深度、厚度与广度。学院设计团队特别将大运村A区楼顶氛围营造的工艺与材料进行反复研讨,试图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达到最佳视觉呈现效果,将前沿设计理念进行渗透,比如系统设计理念,特别是设计要素和关系设计等。设计团队在“节约办大运、专业服务大运、教学融入大运”的指导思想下,以“水润天府 丝路盛会”为设计理念在大运村A区楼顶营造出热情、包容、乐观、飘逸的图形意向,表达了对大运顺利举办的美好祝愿。
本次项目实践还包括对大运村医疗组的防疫图标、校园小白龙设计,以工作坊+班级教学为抓手,打造出富有未来前瞻性的设计产品,展现当代青年设计人才的榜样力量。在方寸之间创意表达天府文化和大运精神,让设计反哺教育,展示了围绕设计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学质量与良好态势。
随事而制。
随时而变。
随着技术与语境的转变,全球视域下的美术与设计专业,其传统教学模式也在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也暗藏机遇。科技和艺术融合的各类作品与设计产品已走入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作为应用型城市城市大学里的美术设计专业院校,我们更易于推动艺术创意与学校其他学科,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科、工科等的融合,围绕设计学学科建设的前沿和未来大胆探索,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方式培养新型人才。当中国设计衬托出中国精神,向全世界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世界就会愈加期盼中国设计和中国精神的到来。
大运未来。
设计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