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15年度秋季新闻学院双导师联培第一课:从纪录片《化妆》说开去
责编

(文/谭玉 图/周欢欢) 深入实施新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提升影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11月12日上午10点25分,由市委宣传部和我校共建的新闻学院双导师联陪课程《经典纪录片赏析》本学期第一讲在4221教室隆重举行。成都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著名纪录片导演、独立制片人赵刚主讲本次课程。美术与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系主任苟强诗老师、中外合作办学教研室主任李姝老师出席此次课程。

赵刚导演从事纪录片创作已达20余载,多部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其中,2014年的《民间戏班》斩获第56届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本次课程,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和对纪录片的理解。谈及评判纪录片优劣的指标系统及分析方法,赵刚老师放映了新近作品《化妆》,讲述了筹备与拍摄程,以问答互动的方式就纪录片的真实性、主题与人物选择、前期沟通等三方面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

真实,是相对的

在同学们观看完纪录片《化妆》后,赵刚老师简单介绍了该片拍摄过程,坦言前期有设计脚本,拍摄时确实有部分场景摆拍,同学们质疑这是否与纪录片真实的本质相背,赵刚老师说道:“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相对于电影剧情片而言的,它的真实性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观察与记录,然而真实是相对的,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所以比起直接电影,我更偏于真实电影,我确实拍的是我想要的故事,但故事中的人物对话都是临场发挥而非事先备好的台词,因现实与片子所拍摄的内容总会有所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取舍,才能在镜头前还原真实。”

“用语言塑造人物,用环境凸显主题”

之后有同学指出片中人物的语言过多,拍摄环境的镜头过杂,认为这会使主题不鲜明。对此,赵刚老师对《化妆》做了具体剖析,首先,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重要的一环,过多的语言表达是本片被拍摄者真实表现,她的喋喋不休的说话风格突出的是她开朗的性格,她的诙谐幽默与朴实无华的语言内容表现的是她对这份岗位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再者,因为本片被拍摄者的职业的特殊性,只有她过多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才能让观众对她及对给死者化妆这一份特殊的职业有深入的了解,对这份职业有新的认识,这是本片想取得的效果之一。对于本片中的环境镜头,赵刚老师力求每一个镜头不浪费,他说每个镜头前的意象都是为了主题而服务的,比如阳光,鸟叫,茂密的植物,这些都是象征生命的符号,而被拍摄者从事的却是直面死亡的工作,片中也出现了被摄者接触到的三种不同的死亡,生与死的对比,更能震动人心,令人深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关照,深化主题。

“学会选题与沟通比拍摄更重要”

当被问及拍摄纪录片所做的准备时时,赵刚老师语谈到在本纪录片选题时,他有意规避了惯性思维?谈四川特有的人文景观,而是另辟蹊径,讲述一个女殡仪化妆师的故事,因为他认为纪录片不应只关注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更多的是纪录他们所不熟知的,边缘化,小题材的纪录片也是另一种经典。此外,因为有些题材的特殊性,所以沟通比拍摄更重要,他拍摄《化妆》只用了20天,而前期的沟通准备达半年之久,因此想要出好的纪录片对耐心的要求极高。

最后,赵刚老师表达了对同学的期许,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会以学者的身份赏析纪录片,深刻认识纪录片真实的相对性,学会发现,关注他人没关注到的东西,逃离经典的桎梏。在本次双导师联陪课程中,赵老师对纪录片拍专业的视角、睿智的观点让到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上一篇:金票根影迷形象大使选拔赛投票,我院学生有望签约英皇

下一篇:美术与影视学院召开学院成立大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