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冲刺2025】美术与设计学院:踔厉奋发启新程 艺心筑梦绘新篇-成都大学-新闻网https://news.cdu.edu.cn/info/1002/46726.htm
编者按:一年春作首,春耕正当时。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
冲刺2025,对标《纲要》要求,对照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如何精准把握重点任务、科学谋划落实举措,如何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是全体成大人共同思考回答的命题。今起,党委宣传部陆续推出“冲刺2025·院长谈”“冲刺2025·职能部门负责人谈”专栏,邀请各学院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畅谈工作目标、落实举措和前瞻性思考,明方向、聚合力、求突破,力争以“满格状态”投入新征程,为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美术与设计学院:踔厉奋发启新程 艺心筑梦绘新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攻坚之年,也是贯彻执行成都大学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实干之年。学校擘画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宏伟蓝图,明确了“四大战略”“八大工程”“六大行动”的指导路线,作为学校发展的有机力量,美术与设计学院深刻认识到“学院兴则学校兴”“学院强则学校强”的责任和使命。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以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实现更高更强跨越,在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学院担当。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三维聚力育新人 推进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
深化校院两级改革,激活办学主体动能。学院以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优化内部治理,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围绕学科发展、产教融合和行业需要,做强数字艺术与时尚创意产业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有效地为产业培养急需人才。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与马来西亚等海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申博优硕提升层次,强化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专家把脉、材料打磨、扬长补短等具体做法,全力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科研创新、筹办高水平展览会议,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聚焦数字艺术、时尚创意、传统工艺创新等优势领域,汇聚人才、优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品牌。
强化艺术实践创新,培育德艺双馨人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持续开展“百人百图”“艺术点亮乡村”等品牌活动,发挥传统工艺研究院、美术馆等平台作用,深化与成都公交集团、市经信局、文旅局等单位的合作,引导师生用兼具艺术性与社会价值的精品力作,讲好成都故事,助力“三城三都”建设。
实施“11234”攻坚计划 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11234”攻坚计划是指:创建1个“成美艺创”文创品牌、设立1个常设美术展厅、引育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举办3场高规格学术活动和做强4项重要指标。
通过深化校企协同发展,推动经费增长与项目转化。学院已经与四川旅投乐学旅游有限公司、金银烧蓝非遗工坊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承担了浙江针永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纺织品图案设计项目,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励翔文创、黑蚁、古格王朝等20余家文创企业的合作,建强“成礼有锦”校区合作工作室。
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开展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专题辅导,鼓励教师结合优势,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省社科联、省科技厅项目,提升学院高水平项目申报数量和成功率。
通过艺术赋能城市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发挥智库功能,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提案均获采纳,在熊猫经济50人论坛发出美设声音;紧跟省市数字文创产业规划,与浪潮云合作加速大熊猫艺术设计大模型研发,推进传统工艺与AIGC融合创新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依托专业优势,承接城市IP设计和非遗创新设计项目。
通过精心孵化转化,提高成果产出。今年,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已有收获,学生作品亮相国际时尚袜交会,教师参与起草的全国首个《“一老一小”友好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设计团队荣获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外观设计征集候选奖、美国MUSE设计奖铂金奖,成都民盟80周年庆标识和奖牌设计项目已完成。

托幼设施设计项目已转化
学院成功举办“GDC Award获奖作品全球巡展”“漆彩天府-全国漆画邀请展”“全国第三届新水墨名家邀请展”等专业展览,邀请伦敦艺术大学Joāo Marrucho教授开展“用户体验设计&Al的融合创新”讲座,与AI头部平台liblib AI联合举办“AIGC艺术设计高研班”,四川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生态文明•和美与共——大熊猫主题优秀艺术作品巡展”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开幕,此项目还将在四川美术学院展出。

生态文明•和美与共——大熊猫主题优秀艺术作品巡展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2025年,我们将以“强校兴城”为己任,深化改革、创新突破,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贡献美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