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7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文昌祖庭》新书发布会暨蜀山讲堂——“重走梁思成 罗哲文古建之路”在学院A1018报告厅隆重举行。活动汇聚学界专家、文化机构代表及师生200余人,共同见证学术新作诞生,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名家云集,共话文化传承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成都大学副校长马胜、李庄文旅服务中心主任陈鹏吉、绵阳七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军、四川民族出版社编室主任董冰、成都大学中国双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康、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邱果等莅临现场。本次活动由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主持。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 主持

新书发布,十年心血凝铸
董冰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文昌祖庭》的学术价值,称其“以严谨的考据与创新视角,填补了文昌文化系统性研究的空白”。陈鹏吉结合李庄与梁思成古建研究的渊源,强调“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代际接力”。黄军则从实践角度,肯定该书对蜀道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指导意义。

四川民族出版社赠送书籍给梓潼县图书馆、成都大学图书馆、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随后,赵琛教授向到场机构赠书,与会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并合影留念。
丈量·解码·传承:梁罗古建之路的当代回响

成都大学赵琛教授 主讲 “重走梁思成 罗哲文古建之路”
在蜀山讲堂中,赵琛教授首先聚焦罗哲文从梁思成助手成长为古建泰斗的传奇,通过李庄时期的手稿、书信,还原一代学人在战火中守护《营造法式》的坚守;其次,回溯中国营造学社创立始末,揭示其“上溯古制、下启新学”的学术纲领如何为后世古建研究奠基;然后,以“梁罗考察路线”为轴,展示其团队运用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等技术复现云冈石窟、五台山大佛光寺等经典建筑的全过程,实现“从手绘测稿到数字孪生”的方法论跨越;最后则落脚新书《文昌祖庭》,通过七曲山古建筑群的空间叙事,阐释文昌信仰如何以“北孔子、南文昌”的格局,塑造中国古代文化地理的精神图腾。
互动交锋,星火传递
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青年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对传统建筑研究的边界”等话题踊跃提问。赵琛以应县木塔数字化保护为例,提出“技术为体、人文为魂”的理念,并鼓励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历史,以创新激活传统”。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同学提问
文明对话,永续前行
从梁思成战火中抢救古建文献,到赵琛团队用数字技术重建文化记忆,文化遗产的守护始终需要学界与社会的共同奔赴。本次发布会暨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宣言——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文明的火种正以新的姿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