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文化建设指示精神,根据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要求,学院党委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引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学院学科、专业特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以美术、设计专业特长为武器,以校内与校外巡展联动为载体开展“百人百图AGC”创作与巡展。
此次项目将延续学院“百人百图”系列展特色,紧密围绕四川省美育建设思路,打造“AI+”的“百人百图衍灵犀”展览。本次展览主要分为3个赛道,即:AIGC+传统工艺;AIGC+三苏文化;AIGC+自主创意。
赛道一:AIGC+传统工艺
内容要求:参赛者需选择一类或几类传统工艺作为主体(如扎染、竹编、漆艺、造纸等),展现其工艺的历史背景、制造工艺、用途、文化象征等。强调其在时间中的传承与保存。
赛道二:AIGC+三苏文化
内容要求:参赛者需围绕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进行创作,展现三苏文化魅力,弘扬三苏文化精神。
赛道三:AIGC+自主创意
内容要求:参赛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并展示人机协作在艺术设计创意领域的潜力。
一、评审标准:
(一)创意与题材的契合度。
(二)作品对题材历史意义的表达深度。
(三)AI生成技术和动态元素的合理使用,强调创新与艺术表现力。
(四)AI生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技术创新。
二、参赛形式
(一)技术要求:创作需使用AI生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Runway、即梦等)。
(二)参赛作品为静态作品,参赛者需提交高清图片文件(JPG、PNG等格式);入选后需提供打印作品。
(三)绘图要求:RGB色彩模式、分辨率300dpi;
(四)作品可以是单张,也鼓励以组图形式提交,尺寸不限;
(五)如果其他格式在评奖时无法打开,视为无效作品。
(六)其他参赛材料:需在压缩包当中提交创作说明文档(word格式),每幅作品需附上2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介绍创作内容。
三、注意事项
(一)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者承担;
(二)作品必须为原创,集体创作作品参赛需征得主创人员的同意,所有作者签名确认方可投稿。参赛者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习俗。凡涉及抄袭、剽窃、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等行为,参赛者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与主办单位及组委会无关,并且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参赛作品必须是赛程内创作、未公开发表的,大赛不接受其它国家级或国际级赛事已经获奖的作品;
(四)以上问题组委会接到实名举报,有抄袭、侵权或其他不当行为证据后,将取消入围资格;若为获奖作品,则追回颁发的获奖证书。对赛事造成恶劣影响的,大赛组委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展、宣传、使用推广、产业转化代理等权利;
(六)参赛作者拥有作品版权;
(七)大赛组委会拥有赛事最终解释权。报名、投稿与获奖
四、征稿时间
2025年3月31日至2025年5月10日。
五、提交方式
参赛者请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创作,并将作品以赛道+年级专业班级+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如:赛道二+23视传1班(本/研)+李三+《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方式打包发送至邮箱:2941966403@qq.com,组委会会在收到作品后进行评选,入选作品由作者自行打印交至E-2012常乐老师处,学院统一装裱。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