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在1教220演播厅,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为我校艺术类专业师生带来一场深刻而生动的艺术哲学讲座。
梁教授是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哲学学会秘书长、四川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小组成员;同时也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法国科学研究院“丕平研究中心”(Centre Pépin au CNRS)外籍合作研究员、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柏拉图传统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latonic Tradition, Trinity College Dublin)海外研究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艺复兴思想论坛召集人;国际柏拉图协会(IPS)会员、美洲文艺复兴研究会(RSA)会员;在成都主持研读中西哲学经典的开放性读书班“望江学园”。
而在西方宗教的教义初创时期,宗教人物具有神性还是人性被长期争论,各执一词,最终经过决议,认定宗教人物有神人二重性,其人性是为了拯救世人,而其神性保证他的正当来源和归宿。因此,绘画中表现中宗教人物的肉身性是人性的代表。所以,Nude反而是宗教人物替世人承担和洗清罪责的工具。可见,Nude在中世纪展示了人身体的脆弱、罪恶和可以被拯救的证据,也即展示了西方宗教教义中人的本质属性。
接下来梁教授重点详细解释了现代性的发生时刻,即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机械化大生产以来的艺术观念变化,举了“拔示巴”主题绘画和《草地午餐》的主题戏仿画为例,详细解释了人的形象如何走上去本质的过程,解释了现代人对Nude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永恒与瞬间之间,在欲望和绝望之际,人们挣扎徘徊,我们发现一个悖论:美的理念无法常驻,人的美只有在“永逝”的意义上才进入“永恒”。而在现代绘画,比如毕加索的Nude画作中,我们也感觉到了对Nude表现出的永恒性的绝望,女人们的肢体分离,在时间中运动着,在距离中变幻着,一切都不稳定,但又无不是美的细碎证据。令人心碎,又令人心醉。
接着,梁教授梳理了人类自然观念史,揭示出现代自然去神秘化、机械化的现状及其带来的艺术创作困境,我们今天不再能够想象这一看似文雅的场景为何如此具有革命性。工程师已经征服了科学家的尊严,因为制造的技艺已经成为科学的原型。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知识定义。知识不再是沉思,而是利用,是人在面对自然时的一种新态度:他不再像孩子看母亲一样看她,把她当作仿效的对象,而是想征服她,成为她的主人和拥有者。
大家在马奈的《草地午餐》中发现了这种机械论自然观的重大影响,特别是与其绘画原型《田园合奏》相比时,一种扑面而来的人工机械的自然无法让我们忽视,自然成了机械的,人也变得机械起来,自然的神性退去,Nude的神性退去,原来表达神的Nude,现在用以表现一个具体的女人的物理性的机体。维梅尔的画作更是如此,近乎一种摄影技术般的绘画,成了机械世界观的绝佳代表。
最后,梁教授总结道:好的Nude画是让我们重新学会看待身体和世界。自然即艺术,艺术即自然,人的艺术只是自然艺术的一种特殊情形,我相信这种观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自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自身就是围绕我们的这个无限的、无法言说的自然。一如荷尔德林所说,“与万物同一,浑然忘我地回归整个自然”;恰似尼采向往的,“超越你我,以宇宙的方式去感受。”
讲座结束后,很多同学踊跃提问,梁老师就艺术观念与感知的意义衰减、现代游戏创作与感官使用等方面回答了同学提问,也有参与讲座的成大教师提出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期待更多这类讲座为成大学子带来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完善。